文章摘要
魏稼.络刺论纵横(续)[J].江西中医药,1987,(2): |
络刺论纵横(续) |
|
|
DOI: |
中文关键词: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 |
魏稼 |
|
摘要点击次数: 4322 |
全文下载次数: 60 |
中文摘要: |
泻血量是关键如何恰当掌握络刺的泻血量?是临床至关重要的问题,在这个问题上,古籍记载不一,有的主张少量泻血,如《素问·玉版论》“夏刺络俞,见血而止”似指微量而言;后世书中还有“出血如豆”等描述,泻血量似也不多。至于较大量泻血,《内经》屡见“血变而止”记述,这是由于古人刺络多选体表静脉,意味着血色由开始的紫黑色渐变为鲜红色为止,显然出血量较多。宋代,娄全善有治喉痹,刺太溪出黑血半盏,陈自明《外科精要》治背疽,砭赤处,出血碗许,背重顿去等说,张从正《儒门事亲》则多 |
英文摘要: |
|
查看全文
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
关闭 |
|
|
|
|
|